我沒有朋友 只是 還沒遇上同頻的人
- Sio

- 10月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10月19日
年輕時,我像有種社交超能力,一句 Hello就能交到好朋友。一起抱著哭唱KTV、連夜趕專案、為夢想拼搏,陪伴彼此走過高低起伏。可惜人越大,超能力漸漸失靈。
初到日本,除了同事,私下沒半個朋友。我渴望建立朋友圈,不斷參加交友活動,比上班還要勤奮。
但越努力融入,越覺格格不入。重複的自我介紹、空洞的閒聊、喧鬧中的非母語對話,都讓我難以投入。對方嘴唇在動,我的思緒早飄到外太空。但看著別人輕鬆交換Line約出去,開始懷疑:難道我太難接近?年紀太大?不夠漂亮?為什麼沒人約我⋯
我感到好失敗,更怕櫻花季、お盆、花火祭等大日子要一個人過,我害怕寂寞。
越怕被忽略,越對自己執著。我像上癮般參加更多活動。但每次回家,看著路上說笑的人群,感到整個人被抽空。
我為了不寂寞而社交,結果社交讓我更寂寞。
我真的累了,打算暫停一切。偏偏在「最後一次」活動時遇上了她。本沒期待,卻一來一往聊個不停 - 從社會制度、世界價值、人生方向,到平時不會輕易說出口的掙扎。她都耐心接住,真誠回應。
那一刻終於明白,不是沒人願意跟我做朋友,而是一直沒遇上同頻的人。我根本不擅長寒暄,深度連結才感自在。
中年的友誼,多少都有利益交換,但交換不一定是名利,也可是想法的共振、經驗的碰撞、被理解的感覺。
要同頻,才走得近;心對上,才交得深。
年輕時,朋友多,但最後留下有幾個?人大了,不再需要一群人圍著笑,只想身邊留下的人,可以一起沉默,不用假裝快樂。
40+這年紀,要對上頻不容易。但只要保持打開心扉,同頻的人總會出現,陪你走這一段人生。

Sio
人在大阪,重啟另一人生,以多元視角走進日本的人文與人心。曾居英國、法國、西班牙、加拿大、阿根廷。提供移民與房產服務,陪你開展第二人生。
WhatsApp / WeChat +853-62223891
從生活的瑣碎到人心的抉擇,Follow @anotherlifeclub,陪我一起打開日本的另一人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