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
開戶開到整個銀河系都知道
Sioの重啟生活事記 在世界生活過的我,向來獨自處理大小事,來日本也以為開戶只是個小任務。 新來只能開郵局帳戶,還限定要最近住處的分行。我走去離家 900 米那間,萬無一失。怎料一出示住民票就被拒:「你要去系統指定那間。」我大力拉開手指在地圖上量度,瞪大雙眼示意兩間一樣近。他卻當我外星人,請我返地球。 第一次任務失敗。再多情理也沒用,規則才是唯一語言。 隔天我去了指定分行,把要講的日文全背熟。誰知講完一句就接不上。一開翻譯 App 就被打斷:「不接受不會日文的人,請用 App 申請。」我兩眼通紅,又不是要移民火星,幹嘛為難我? 第二次任務失敗。本以為誠意夠就行,但還是敵不過系統。 App 申請要等兩週,我不願等。只好請同事陪我去,二十分鐘就搞定。 第三次任務成功。銀河系都為我喝采,但心裡卻不是味兒。 開戶本就該自己完成,畢竟我在英美法泰柬等地都開過。但其他國家的人,至少會看翻譯一眼。 我早知道,來日本要從頭來過。但直至三訪銀行,才真正明白什麼是「由零開始」。 不只學習語言、適應環境,而是整個人都要 reset:忘記自以為有用的能力,別以為靠經驗

Sio
10月1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外國人在日本租屋須知
Sioの日本生活指南 雖然我在房產公司工作,最初找房時卻和其他外國人一樣,也曾被房東直接拒絕。在日本租房,確實不是有錢就可以。 房東猶豫是擔心外國人: 1️⃣不懂日文,有事無法處理 2️⃣文化差異,不守規矩影響鄰居 3️⃣信用問題,擔心租金拖欠 4️⃣提前解約,突然離開日本 5️⃣缺乏保證人,覺得外國人很麻煩 最折衷是選擇由外國人經營的房仲。他們熟悉外國人痛點,懂與房東溝通,有更多接受外國人的房源,並提供保證公司、合同翻譯。傳統日本公司安排看房往往等兩三天,外國人房仲則有機會即日成行,彈性較高。 🔎GaijinPot Apartments / Realestate.co.jp 房源全都接受外國人,有英文支援,但房源較少,價錢偏高。 🔎 FB / IG / Tiktok /小紅書 etc 以你的語言搜尋,找出說同一語言的房仲。 🔎SUUMO / Homes / CHINTAI / at home 大型租盤網站,房源全面,但全以日文對應。 租房流程: 1️⃣ 申請(同時申請保證公司) 2️⃣ 審核(3–7 日) 3️⃣ 簽

Sio
10月1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45歲從頭來過 無懼最後一搏
Sioの40+另一人生 十年前,獨自遊歷半個地球後,我成了旅遊作家。35歲,一窮二白,該是最後一搏。我傾力經營社交平台,但演算法像黑洞,掏空了旅行的意義,心累到討厭寫作,停更所有帳號。 幸運地,遇上帶我走進國際房產的夥伴,一起開創業務。38歲,人到中年,這次真是最後一搏。我奮力拼出亮眼業績,踏實又快樂。可惜疫情來襲,拍檔滯留日本,我困在澳門,跟所有人在小城裡假裝安樂。 疫後回望,世界已超前幾圈,更驚覺自己荒廢了整整三年:公司停擺、愛情失焦、技能退步,人生原地打轉。焦慮急升,業績大跌,我跌進死循環,不想再做銷售。 但我已43歲了,不可能打工,回不去創作,沒有翻盤的機會,不會再有最後一搏! 偏偏此時,拍檔一句「來日本吧」,當下心想就是不。我什麼都沒了,夢想熱血目標全都沒了,怎可能從頭來過? 可是留在原地,才是徹底的輸。既已一無所有,也就無可再失。於是,我把所有恐懼塞進行李箱,飛到大阪。 自信不會是喊回來的,是要靠生活慢慢養回來的。唯有在日本從零開始認真過日子,才會一天一點拾回自信心。 於是我再次執筆,記錄45歲重新做人。從忐忑、掙扎、到釋懷,每

Sio
10月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