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
我沒有朋友 只是 還沒遇上同頻的人
Sioの40+另一人生 年輕時,我像有種社交超能力,一句 Hello就能交到好朋友。一起抱著哭唱KTV、連夜趕專案、為夢想拼搏,陪伴彼此走過高低起伏。可惜人越大,超能力漸漸失靈。 初到日本,除了同事,私下沒半個朋友。我渴望建立朋友圈,不斷參加交友活動,比上班還要勤奮。 但越努力融入,越覺格格不入。重複的自我介紹、空洞的閒聊、喧鬧中的非母語對話,都讓我難以投入。對方嘴唇在動,我的思緒早飄到外太空。但看著別人輕鬆交換Line約出去,開始懷疑:難道我太難接近?年紀太大?不夠漂亮?為什麼沒人約我⋯ 我感到好失敗,更怕櫻花季、お盆、花火祭等大日子要一個人過,我害怕寂寞。 越怕被忽略,越對自己執著。我像上癮般參加更多活動。但每次回家,看著路上說笑的人群,感到整個人被抽空。 我為了不寂寞而社交,結果社交讓我更寂寞。 我真的累了,打算暫停一切。偏偏在「最後一次」活動時遇上了她。本沒期待,卻一來一往聊個不停 - 從社會制度、世界價值、人生方向,到平時不會輕易說出口的掙扎。她都耐心接住,真誠回應。 那一刻終於明白,不是沒人願意跟我做朋友,而是一直沒遇上同頻的

Sio
10月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戴上面具 還是真實的自己
Sioの日本人心觀察 在大阪常參加交友活動,總會遇上面善的人,但未算熟絡。有次,一位日本女生突然跑過來,像多年未見好友,幾乎抱住我:「好開心又見到你!結束後一起去KTV吧!」熱情得令我受寵若驚,因為之前幾乎沒說過話。不過也挺開心,期待認識新朋友。 活動後,她正圍在另一群人中。我走過去時,她看了我一眼,但眼神像完全不認識,隨即繼續談笑風生,彷彿從未約過我。 那一刻我很錯愕,怎能短短一小時變成兩個人?還是一開始就認錯我?愈想愈困惑,到底熱情是真,冷淡是真,還都只是場戲? 日本文化有「建前」與「本音」 - 表面客氣是建前;內心感受是本音。長年訓練出極致角色切換。 在職場,面對上司或客人,每天掛上笑容、敬語鞠躬、情緒絕不外露。下班後,在居酒屋喝醉叫囂、粗魯拍桌、宣洩整天壓抑。白天黑夜,判若兩人,來回切換兩個自己。 其實,那個日本女生,也未必是虛偽。可能在劇本裡,熱情角色只屬那場戲,從未寫進下一幕。感情是真的,但只屬當下瞬間。場景一轉,角色一退,情緒一收,大家輕鬆離場,投入下個角色。但切換太頻,有時連自己也會混淆當下飾演的是誰。若有天我也如此頻繁切換,

Sio
10月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打敗病毒 挑戰診所 成功Level Up!
Sioの重啟生活事記 有天起床,喉嚨很乾,心想吃幾顆喉糖會沒事。誰知隔天還沒好,就買了成藥。怎料第三天更痛,並開始發冷,整天倒在床。第四天更迷迷糊糊,病毒在體內開狂歡派對。 但我從沒想過看醫生,因為極度害怕電話預約。到底怎開口?聽不懂怎辦?很多診所也不接受不會日文的外國人,加上現場填表、解釋病情、回答醫生⋯ 我N5都不夠,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。 直到第五天,實在撐不下,怕再拖會出事。硬著頭皮以破爛日文打電話:「想預約…喉嚨痛…」護士竟聽懂:「12點xx有空」。什麼?12點幾?我反覆確認才終於抓到:「12:45」。那一刻,像在語言遊戲裡打贏了Level 1的第一個Boss。 到診所後,護士問:「日文可以嗎?」我心一沉,馬上祈禱:請不要趕我走。幸好還是被帶進診室,醫生非常友善,配合翻譯機和肢體語言,慢慢問:「幾天了?有咳嗎?有發燒嗎?」我竟聽懂八九成,意外地順利。心想:原來Level 2的Boss也不是什麼怪獸。 回家後,整個人精神起來。並不是藥力見效,而是移居成就解鎖 - 全靠自己完成了用日文看醫生,充滿了Level Up的成就感!...

Sio
8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bottom of page